死人的筵席
赛夫达脱.柯达列脱
正月,天色阴霾。整个世界在灰蒙蒙的天空笼罩下,似乎更显得浑浊污秽。城里的大街小巷,尤其是较偏僻的,经常空落落的没有行人。就连那大橡树下,回教寺的大院子里,喷水池左近,孩子和成人们在夏天纳凉的地方,也不见人影。只有泉水旁例外,那里每天都有男女老少,汲取着水呢。
中午,有一个孩子到泉水边去取水,他气急败坏地奔回街上,逢人便嚷:“杜尔松阿喀哈死啦!”
杜尔松阿喀哈是这条街上大家都认识的人。大概有五十岁左右,体格强健,留着一大把络腮胡子。他是个专靠卖水度日的挑水夫,家里有一个老婆和两个孩子。他一身除了一条扁担和两只水桶以外,什么也没有了。每天早晨,他把水桶搭到扁担上,挑起担子,上街叫卖:“卖水啊!谁要买水啊?”
他的低沉而又回响着余音的叫卖声,响彻着整条大街。那些需要水的人,一听到他的声音,就喊住了他:“杜尔松.阿喀哈,来一赵水!”或者“两赵水”。“一赵水”就等于一担。于是杜尔松阿喀哈就赶到小山上的泉水边,装满了水,一担又一担地来回挑着。他每挑一担水,只拿到三个库拉施。凭这样的收入,养家活口,就跟拿针去挖井一样困难。如果他们单靠他赚来的钱过活,那这一家四口,说什么也得挨饿呢。幸亏,感谢上帝,他的妻子格尔娜丝时常去当洗衣服的短工,而格尔娜丝又利用工作上的便利,略使些没有恶意的,甚至是无罪的狡计,比如在洗衣服时故意多用些水,使得丈夫可以多挑几担,就多收入几个库拉施。
现在这一切都完了!杜尔松阿喀哈死的原因很简单。原来当他把满桶的水搭上肩,正想站直身子的时候,在冰上滑了一跤。那冰还是头天晚上就冻结了的,何况又加上今天新滴上去的泉水,更显得平滑如镜了。由于水桶重量的牵制,杜尔松没能把身体保持平衡,一头栽在水龙下的石臼上。谁也没想到,他会死得那么突然!凡是见到过他的人,都会有那么一个印像:认为他这一跤,碰碎的应该是石头;至于他的脑袋,怎么也碰不碎的。可是事实上,一个人,一个甚至像他那样强壮、结实的人,也的确能突然死去的呢。
格尔娜丝接到了丈夫的死讯,一下子惊呆了。这难道是她“略使狡计”的报应吗?不,不会的,上帝绝不会这样残忍的!这完全是飞来的横祸。事情很清楚:他滑了一跤,就摔死了,就是别人摔了这么一跤,也会跌死的。
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,也许不致使一家人陷入绝境,他至少会留下一些遗产什么的。可是杜尔松阿喀哈,除了一条扁担和两只水桶外,什么也没有了。
你说她今后怎么过活呢?她想来想去,也想不出一个办法。说实话,叫她一个人拉扯起两个儿子个九岁,一个才六岁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。光靠她一星期做两三天短工,怎样能喂饱这两张嘴呢?再说,她过去用水是这样地随便,现在却连想都不忍去想它了。一下子什么都变了。现在不管她多用水也好,少用水也好,都没有区别。如果她有别的出路的话,她真不想再干浆洗工作了。因为那水,她那一向喜爱着的清水,成了她的冤家对头了。你别瞧它银光闪闪、活泼可爱,骨子里却藏着阴险和仇恨呢。
凡是死了人的人家,谁也不会想到吃的。一家子首先忘记的,就是饮食。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到三十六小时,甚至四十八小时。可是一等到有了饥饿的感觉,或是四肢没有了力气,就有人会说:“我们该吃些什么了吧。”于是在一顿饱餐以后,生活也渐渐地恢复正常。
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,邻居们必须给死者的家属送去一天或两天的伙食。格尔娜丝和她的孩子们收到的第一顿饭食,是街角上那座白房子里送来的。房子的主人叫雷夫埃芬地,是一个商人。人们从老远的地方,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座有钱人的屋子。就在杜尔松阿喀哈死去的那天中午,白房子里的女佣人,端着一只大盘,来敲格尔娜丝的大门。那盘里放着好几碗鸡汤面、红烧肉、乳酪卷和甜食。
说实话,那天谁也吃不下东西,可是当他们一揭开盘子上的白布,悲伤的情绪马上冲淡了。因此一家子默默地围着桌子,吃了起来。也许是由于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的东西,也许是由于悲痛剌激了他们的味觉,他们都觉得那些东西非常好吃。吃了一次以后,他们就很自然地在吃晚饭的时候又团团地坐了下来,用中午吃剩下来的东西赶走了饥饿。
第二个邻居照顾了他们第二天的伙食。这样一直继续了三四天。虽然别家送来的东西都没有白房子里送来的那样好吃,那样丰盛,可是跟格尔娜丝平时煮出来的比起来,不知要好上几百倍了。如果能永远这样生活下去,他们的痛苦也许还可以忍受。可是当一盘盘的食物不再送上门来,而他们自己又连买煤的钱都没有的时候,他们这才理会到,他们的痛苦是无法忍受的呢。
当邻居们第一天停止送食物来的时候,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午。只要街上一有脚步声,他们马上跑到门口,满心希望能看到一只大盘子,蒙着雪白的白布。可是他们看到的不是盘子,而是来往的行人,他们跟平时一样,空着手在门口经过。到了傍晚,他们知道不会有人送东西来了,只得跟以前一样,在家里自己做饭吃。这几天来,他们吃惯了美味可口的东西,觉得格尔娜丝煮出来的既没有半条肉丝,又找不出一滴奶油的马铃薯,实在难以下咽。那有什么办法,不好吃也得吃。这样又过了三四天,由于家里还有一些余粮,他们才不至于真正挨饿。后来,连这仅有的面粉、马铃薯和牛油也都吃完了。他们只得翻箱倒箧,屋子里能找到什么,就吃什么。结果,总算找到了两个洋葱,一束大蒜和一大把豆子,勉强应付了几天。最后终于到了那么一天,家里所有的瓶子、罐子、篮子、箱子全都空了。这一天,他们第一次空着肚子上床睡觉。
第二天还是一样,到了下午,小的一个哭了起来:“妈妈,我肚子饿呀!”妈妈说:“忍着点儿吧,孩子,你忍着点儿吧!天无绝人之路!”
其实他们都觉得,他们的胃缩得跟婴孩的拳头那样小了。一站起来,就感到头晕,一最好还是直挺挺地躺在床上。他们的眼前金星乱飞,耳朵里嗡嗡地发着响声,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了。
又过了一天,格尔娜丝起了一个念头:说不定街上会有人要她去做短工呢。也许有一天早晨她会接到一个通知,叫格尔娜丝今天来洗衣服。是呀,格尔娜丝的确起过誓,她再也不愿意看到一桶水了,现在却又殷切地期望有人叫她去洗衣服。可是街上的人们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去叫她做事。“可怜的女人,”他们都这样说,“她正伤透了心,她哪有心思洗衣服!”
那天早晨,谁也没有起床。他们都梦想着吃的东西。小的一个孩子还不时地嘀咕着:“我看到了面包了。你瞧,你瞧,妈妈,”他伸出手来,像抓东西似的,“这面包多么松,多么软啊……黄黄的,烤得多么……”
大的一个却说看到了甜食。他真后悔,当时竟没有好好地闻一闻那些送来的东西,同时把分给他的一份一口呑下。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,他知道该怎么做了:慢慢地吃着,每一口都要细细地辨着味儿才咽下去呢。
格尔娜丝躺在床上,听着孩子们的嘀咕。她咬紧着嘴唇,不叫自己哭出声来,可是那两行眼泪,恰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,滚滚地从闭着的眼皮下流了出来。外边的生活照常进行着。这些她都非常熟悉,一听就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。要知道,她在这条街上已经住了好多年了呢。
砰的一声门响。这是隔壁的孩子赛福上学去了;他老是那样关门的。如果换了他哥哥苏雷门,就轻手轻脚的了,哥儿俩的性格完全不同。现在是那个患风湿病的老太太,一步拖着一步在走动了。她是在船上当茶房的沙里的母亲。听,这正该是理发师泰兴爱芬第上班去的时候了,他的理发店开在大马路上,自己却住在本街尽头的红房子里……现在,啊,现在是面包师来了,他老是在利夫基家门口停住的。他天天都来的,而且都在这个时候。他的马上,两边都挂着装满面包的筐子,那筐子发出来的声音,吱吱咯咯地老远就能听到了。
大的一个孩子首先听到面包筐的吱咯声,他翻过身来,望着弟弟。接着弟弟也听到了,他也转过头来。他们的视线接触了。弟弟低低地说了一声:“面包!”
吱吱咯咯的声音越来越近了。格尔娜丝有气没力地穿上衣服,披上一块头巾,走了出去。她决定去赊两块面包。那钱反正等她给人洗了衣服,再还给他就是。可是当她正想拔开门闩的时候,却又在门里站住了。她倾听着。那声音愈近,她的勇气愈小。最后,直到那声音已离她家只有几步路了,这才逼得她急急地打开大门,瞪着眼珠,望着这食物,这上帝的恩赐,从自己门口经过。那搭在白马上的筐子大极了,几乎遮住了整个马背,深极了,几乎拖到地上。而且都满满地装满了面包。那面包是用精白面粉做成的,又松、又软、又新鲜。如果能去碰它一下,一定很好玩的一只要用一只手指,就能深深地戳到它里面去呢。蓦地,飘来了一阵香味,扑入她的鼻子,直钴进她的食道。她咽了口唾沬。可是当她正想开口跟面包师说句话的时候,他突然提高嗓门,喊了一声:”唷一一呵!”这一来,她的勇气消失了,呆若木鸡地站在门口,眼看着装着面包的筐子在自己家的篱笆边擦过。唉,这上帝的恩赐一粮食,紧挨着她家门口经过,而她竟不能伸手去拿!马儿继续缓缓地向前走着,挥动着头巾似的又长又白的尾巴。“再会啦,格尔娜丝,再会啦!”
她砰地关上大门,回到屋里。她没敢看孩子们的眼睛,因为那里正充满着殷切的希望呢。一眨眼的工夫,她似乎觉得,人长着一双空手,是件可耻的事情,竟不知往哪儿藏才好。屋里静悄悄的,没有半点儿声音。大的一个孩子干脆翻了个身,闭上眼睛,免得看到母亲一双空手。那小的一个也学着哥哥的样,把脸转向别处。格尔娜丝走到放在地上的坐垫边,幽灵般倒在上面。她的脚盘在衣裙下,两臂裹在从肩上耷拉下来的头巾里,默默地躲在屋角,仿佛希望自己能化为乌有似地。远远地望去,她简直像一大捆破布呢。
屋里充满着一片紧张的死寂。谁也没动一动。这样大概继续了半个多小时,最后,还是那小的一个孩子打破了寂静。他躺在床上嚷嚷着:“妈妈!妈妈!”
“怎么啦,孩子?”
“我受不了啦。我的肚子里出了毛病啦。”
“哦,我的乖孩子,我的宝贝!”
“瞧,妈妈,我肚子里有东西在动呢。”
“这是因为肚子饿的缘故。我也是这样。你不要害怕。是你的肠子在蠕动呢。”
“我要死啦。我要死啦。”
大的一个孩子睁开眼睛,无神地望着弟弟。格尔娜丝则望着孩子俩。弟弟不做声了。他两眼发黑,嘴唇干燥得发白。他的面颊低陷,脸上没有一点儿血色。最后,格尔娜丝向大的一个孩子招手。于是他爬下床来,母子俩就走了出去。他们一边走,母亲一边悄悄地跟儿子说着话,倒像生怕被人偷听了似的:“我们不得不上食品店去一次了。我们不得不去啦!你就向他们赊一点儿米、面粉和马铃薯。那钱过几天还他们就是了。”
孩子的破衣服根本挡不住街上的寒冷。再说,他的腿又软绵绵地没有力气,因此只好扶着墙根,一步一步地移动着。最后,他终于到了开设在小山上的一家店铺前,推开店门,钴进生着大火炉的暖洋洋的店堂里。他尽量让别人先买东西,一来他不愿意叫人知道他赊账的事情,二来他也很愿意在这里多暖和一会儿。等所有的顾客全去了,他这才离开火炉,向老板要了一磅米、一磅面粉和一磅马铃薯,然后装做掏钱似的,手往口袋里一插,摆出一副忘了带钱的样子,懊丧地说:“啊,钱忘在家里了,怎么办呢?我真不愿意在这么冷的天气又回家去跑一次,请你记在账上,明天就送来,好吗?”
食品店的老板对孩子耍的那套花样早看透了。他打眼镜上边看着他说:“瞧你瘦成了什么样儿!家里有钱的人才不像你那样瘦呢。”
他把孩子要买的东西,放在一边。“先把钱拿来,再拿东西去。”他说。
“好吧,”孩子看到他的谎话叫人揭穿了,红着脸说。“我马上就拿来。“说着慌张地走了出去。
等孩子走了以后,老板对帮他做买卖的妻子说:“可怜的人儿,我真替他们难过。我真不知道,从今以后,他们怎么过活呢?”
他的妻子点了点头:“是的,我也很替他们发愁哩,这些苦命的人 儿。
孩子觉得街上比他进店铺时更剌骨地冷了。街角那座白房子的烟囱里,正冒着缕缕的青烟。唉,住在那房子里的人们,该多么舒服啊!
他对曾给他吃过最好的东西的人们,非常爱慕,根本没想到去妒忌他们呢。孩子尽可能快地往家里走着,他的牙齿不住地打着颤。他踏进屋子,一句话也没说——他的那双空手,说明了一切。
他看也不看弟弟和母亲的询问的眼光,脱下衣服,钴进还留着余温的被窝,这才嚷着说:“我冷呀,我冷呀!”盖在他身上的毯子不住地抖动着。
格尔娜丝把能找到的东西,破的烂的都盖在孩子的身上,恐惧地看着这一堆东西一高一低地起伏着。颤抖大概持续了一个半小时,接着是发烧和虚脱。孩子直挺挺地躺在床上,一动也不动,眼睛失神地睁大着。格尔娜丝揭开被子,用自己冰冷的手,试着降低儿子头上的热度。
她整夜绝望地在屋里打着转,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她什么也不敢想,只一味在房间里走进走出,直着两只布满了血丝的眼睛,一会望着墙壁,一会望着天花板,一会儿又望着家具。突然,她的肚子不觉得饿了。这正像一个冻麻木了的人一样,她的神经末梢叫饥饿折磨得失去了知觉。
太阳刚刚下山。那从发烧的孩子身上掀下来的被子,黑压压地堆在地板上。她看着这一堆被子,突然心里有了一个主意:这些东西不也可以卖几个钱吗?她想到邻居们常常提起在加工场那儿有一家旧货店,专门收买日常用的旧货。不过现在那店多半已经关门了。她只好等待着明天。有了这一个主意,她心里平静得多了,因此不再满屋打转,只静静地坐在孩子的床边。
孩子的热度继续升高着。母亲则一动不动地守在一边。小的一个孩子,由于腹中饥饿,没有睡着,也睁大着眼睛,注视着哥哥。大孩子烧得浑身难受,边有气无力地呻吟着,边满床打滚。他的脸腮发红,嘴里说着胡话,那大而无神的眼睛死盯着天花板。——他盯着盯着,却什么也没有看见。弟弟原躺在自己的床上,当哥哥又开始说胡话的时候,他爬上哥哥的床,用只有母亲才能听到的声音,悄悄地说:“妈妈,哥哥会死吗?”
母亲像是受到一阵剌骨寒风的吹袭,哆嗦了一下。她恐惧地望着孩子:’’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?”
孩子在母亲的逼视下沉默了一会儿,又凑到母亲的耳朵边,尽量压低嗓子,不叫哥哥听见,说:“因为这样,白房子里又会送吃的东西来了。”
- 最新
- 最热
只看作者